在诗集《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》的序言中,霍俊明老师谈到如果让他只对诗歌说一句话,那么他说的是:“热爱,是的!”他还写到:“无论你一次次出发还是一次次归来,有些事物只能在你的诗歌中才能安身立命、立字为据、借诗还魂。”《石城》是诗集《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》里的最后一首诗。这首诗最初发表在2016年第10期的《延河》杂志,题目为《吴堡·石城》。我推想这是诗人一次旅行归来后在某个“精神出离和游荡的黑夜”写下的文字。
完成一首诗的过程,所需的经验来自“从前”。《石城》这首诗,是石城、语言和诗人经验之间的互相唤醒,是三者的叠加与回响而生成的一首诗,一首节奏缓慢的小长诗。我喜欢慢,在我看来,缓慢的诗是享受上的奢望,而如果它还有恰到好处的长度,感知和思绪层叠往复,我就会有如临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之境的美妙感受了。《石城》这首小长诗,它的主题是围绕怀古展开的,是一首颇具沧桑感的诗作,但是读完此诗,细细品味,它确实给了我这样一种意蕴飘悠,余音绕梁的感受。遇见石城,遇见诗,乐哉。
(一)
诗中所讲的石城位于陕西吴堡县城宋家川3公里的一座独立山梁上,三面环水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为兵家必争之地。石城历史悠久,仅为县治就达700多年,石城从金正大三年,即1226年起至1936年一直是吴堡县县衙所在地。其有据可查的历史目前能追溯到976年。县衙、捕署、监狱、常平仓、官邸、书院、客栈、五色匠铺、市场等一一俱全、应有尽有。南门外还有瓮城,表明曾经世事很不太平,必须要有很强的防范意识。作为冷兵器时代中国古城堡的宿影,吴堡石城见证了变迁。
最终使人们放弃吴堡石城的并不是军事的失利,而是生活的困难。在这座防守牢固的城池之中,却没有井,往返数里到周边沟泉取水,跋涉维艰。今天在老城参观,还能看到家家户户院落都有一口储水的地窖。高崖虽固,然取水困难,人们便弃城而去。先是民国县政府撤离,在山下的宋家川镇建起了吴堡新城,然后是居民百姓逐渐离去。那是民国1936年的事,自那以后,黄河高崖之上的吴堡石城被时间封存起来,再也没有修缮房屋,新盖建筑,只有蓬蒿肆无忌惮地疯长。一位叫王象贤的老人与他的老伴却始终守在城中,最终成为这座城里唯一住户。